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19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满江红·暮雨初收》,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翻译】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赏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相关阅读
1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出自唐朝诗人孙逖的作品《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注释】 ⑴永乐公主: 【查看全文】

2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夏日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注释】 ①裸袒: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 【查看全文】

3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词作品《关山月》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 【查看全文】

4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出自宋朝诗人赵师秀的古诗作品《数日》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注释】 【查看全文】

5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出自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 【查看全文】

6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破阵子》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