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高阳台·西湖春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⑴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
⑵接叶巢莺:杜甫诗:“接叶暗巢莺。”
⑶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桥名。
【翻译】
茂密的碧叶上黄莺在筑巢,湖面微波轻卷着落叶柳絮,暮色苍茫断桥下驰回归船。春日苦短还能够畅游几次?想再看花开又要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少住,待到蔷薇花开春光已少得可怜。更让人感到凄凉的是,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只见豪门旧居长满苔藓,游赏胜地也荒草连天。听说这深深的新愁,如今让那些清闲的白鸥也愁得白发翩翩。我再也无心去重温笙歌旧梦,只把紧掩重门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怕见落花纷飞,怕听声声啼鹃。
【赏析】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空囊》,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 【查看全文】
2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出自清朝诗人全唐诗的古诗作品《送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注释】 ⑴武后:即武则天。 ⑵ 【查看全文】
3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朝诗人吴融的古诗作品《华清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 【查看全文】
4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近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 【查看全文】
5 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满江红倦客新丰》,其古诗全文如下: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 【查看全文】
6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山店登登山路何时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