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8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
  ①浣溪沙: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一作“纱”。 有杂言、齐言二体。
  ②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③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黄庭坚《浣溪沙》词:“惊鱼错认月沉钩”。
  ④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④水花红:水边红蓼,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蓑翠减,冉冉物华人。”这里借用其意。
  ⑤晓:清晨时分。
  ⑥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春休:春天结束。
  ⑦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翻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赏析】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相关阅读
1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出自于诗经作品《兔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 【查看全文】

2 临岐欲有赠,持以握中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临岐欲有赠,持以握中兰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年见君时,见君正泥蟠。 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抟。 朝趋赤墀前 【查看全文】

3 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栏。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栏。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清平乐齐心耦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齐心耦意,下九同嬉戏。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 【查看全文】

4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高阳台西湖春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 【查看全文】

5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日射》,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翻译】 日光洒在 【查看全文】

6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