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42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感春·日暖自萧条》,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注释】
  ⑸上幕:即“张幕”。迎神燕:古人每于春时张幕于郊外,祈燕求子,故云“迎神燕”。
  ⑹飞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百劳:鸟名,即伯劳,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朱熹《孟子》注曰:“伯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传说所鸣之家必有凶,故言“送百劳”。
  ⑺胡琴: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
  ⑻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王琦汇解:“唐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
  【翻译】
  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白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张开帘幕,迎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赏析】
  第三联中,诗人暂时置下贫困的愁苦,用两句话写春景。春日融融,落花游丝在静静的太阳光下无声无息地飘荡,时而几声伯劳鸟的哀鸣,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伯劳因被后母所害而化鸟的悲惨故事中。这两句写得蕴含无穷。现在无从考证短命的诗人是否曾经娶妻成家,但单看这两句,一丝渴望获得平和温暖的家庭、能与子女共享天伦的情思是以一种十分凄苦的笔墨写出来的。笔下经常出现“秋鬼”、“败坟”、“冷血”字眼的诗人心中原来也有着这样一颗温热、渴望的心。
  尾联写的是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自古才人多落魄。偏偏柔弱多病的李贺注定了没有发迹的希望,绝望的诗人只能遨游神仙鬼怪世界,可以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与神鬼之精神相接,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诗人身处贫困潦倒、忧郁悲愤的处境,其内心的痛苦纠缠着他的灵魂。所以,在诗人听来,弹奏的胡琴声中也像是寄寓着诗人的怨恨,而自己满怀愁闷,却又惟有弹琴来排遣。胡琴声骤然而急,声声滑落琴槽,这又正似啼血的杜鹃、哀鸣的伯劳。
  运用大量的意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自然类意象,还是社会类意象,其诗歌中核心意象群的审美特征就是“凄怨”。而形成这一审美意象的原因则是在于诗人凄怨的心态和情感。杜牧评其诗为“怨恨悲愁”。这首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榆柳等景物的美好,烘托诗人的凄苦,以榆钱、柳断补足“萧条”之意。“神燕”、“伯劳”寄托了诗人盼祥瑞、避凶灾的美好愿望。“胡琴”成为了诗人排遣苦闷的工具,而“琴槽”则成为了诗人诉说心事的对象。诗人对这一连串的意象,进行了极力的渲染烘托,展示了一种饱“悲”之美,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不幸。


相关阅读
1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 【查看全文】

2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 【查看全文】

3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风水洞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 【查看全文】

4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释 【查看全文】

5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猛虎行长戈莫舂》,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戈莫舂,强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 【查看全文】

6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其古诗全文如下: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