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春愁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注释】
⑴“红丝”句:谓红丝线穿珠而成的帘子上挂着露珠,给人清泠之感。
⑵哑哑(yā):象声词,辘轳汲水时的声音。绠(gěng):汲水的绳索。
⑶“远翠”句:谓屏风上所绘的翠山起伏如愁眉一般。
⑷云母:云母为饰的屏风。空烘影:空自映照着屏风内之人的孤影。
⑸玉兔:指玉兔为饰的香炉。或指月亮。煴(yùn)香:一作“氤氲”,烟雾弥漫貌。柳如梦: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
⑹锦迭:指锦被。委堕红:锦被一端坠在床下,可见卧床之人辗转难眠。堕:一作“坠”。
⑺ 飔(sī)飔:凉风。扫尾:拂动凤尾。双金凤:双股的金凤钗,或钗上有一双金凤。此钗疑为步摇簪,即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可以边走边摆动。此句似谓凉风吹拂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同样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红丝穿露珠帘冷”是说用红色的丝线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冷”,说明气候还处于春寒料峭之中,也渲染出深闺冷清的气氛。“百尺哑哑下纤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珠帘长达百尺。“纤绠”,本意是井绳,这里是指帘绳,“下纤绠”就是放下帘绳,“哑哑”是象声词。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既写出了女子住处的豪华,同时也写出了深闺的孤寂。此诗在写了哑哑而下的珠帘之后,接下来六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接着出现了睡梦中的女人的形象,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但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诗的最后描写女子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梨花委地”,“春风吹池”,让她回到的现实。但这“梨花”“春风”并不是给她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刺激,只能加重伤春情绪。温庭筠是质感的大师,是物质世界的敏锐察觉者,华丽但并无生命的日常物品,经他笔触一点,便魔幻般地有了生气,一个个都变成了暗夜中的精灵,随着夜的节奏轻轻呼吸。
相关阅读
1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言绝句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 【查看全文】
2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将进酒城下路凄风露》,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查看全文】
3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宗武生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 【查看全文】
4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学阮公体朔风悲老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 【查看全文】
5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送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 【查看全文】
6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题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