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懊恼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玉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
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
【注释】
⑴针:谐音“真”。此句谓藕丝难以承受针的重量,不堪作线。
⑵染黄:黄即额黄,古代妇女在额头上涂抹黄色为妆。此句谓妆色易褪,无法长久深重。二句以“真”和“深”喻感情。
⑶玉白兰芳:古代常以玉、兰代表君子之德,此处似泛指好的女子,即佳人。此句谓佳人虽好,却反遭抛弃。
⑷此句谓男子为青楼一笑竟不惜千金之费,其重色寡情可谓甚矣。
⑸健剑:泛指削铁如泥的宝剑。刜(fú):砍。铅绕指:铅性柔软,故能缠绕与手指之上。刘琨《寄赠别驾卢谌》诗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此句谓同是金属,但宝剑削铁,而铅却绕指,可见物性各有不同。至于人,既然有重色轻德的,必然也有重德轻色的。
⑹三秋:古代四季中每季都分为孟、仲、季。如秋季,第一月叫孟秋、第二月叫仲秋,第三月叫季秋。其他三季类推。此句谓秋天气候转凉,开始结霜,绿色植物逐渐凋零。
⑺此句谓其他植物都枯萎凋零,只有荷花拒绝枯萎凋零,纵然是死,也要带着自己红艳的青春容颜而死。喻女子坚贞的妇德。
⑻庐江小吏:即焦仲卿。汉朝末,焦仲卿为庐江府小吏,其妻刘兰芝被他母亲赶走,刘氏自誓不再嫁,而刘家却逼她改嫁。不得已,刘氏投水而死。焦仲卿听说后,亦自缢而死。朱斑轮:红色车轮。
⑼柳缕:柳丝。香玉:指白色的花。
⑽此句谓二人誓言厮守终生,如双股金钗一样,彼此永不分离。
⑾成尘:指死去化为尘土。此句谓不令对方独死。
⑿楚水:焦仲卿所在的庐江府为古楚国之地,故楚水泛指当地的河流。流如马:指水流如马奔。
⒀恨紫愁红:泛指各色花朵,并拟人化赋予恨、愁之情。
⒁此二句谓焦仲卿与刘氏伉俪情深,虽死后化作尘土,却犹能以鸳鸯瓦的形式展现他们之间至深的爱情。
【赏析】
懊恼曲,亦作《懊侬曲》、《懊恼歌》。据《古今乐录》云:“《懊恼歌》者,晋石崇为绿珠所作。”《懊恼曲》即其变曲。《南齐书·王敬则传》:“ 仲雄於御前鼓琴,作《懊侬曲》,歌曰:‘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借反面例子发端,含有明显的怨情。其后四句情绪发生转折,表达了女主人公仍相信人间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后八句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凄惨的爱情故事证明人间确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这正是女主人公所希望得到的。诗的最后四句写的沉郁感人,悠悠的楚水映衬千年的野土,拉开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后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神驰古人爱情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恋之情。由满平野的“恨紫愁红”则可见同情焦仲卿和刘氏的人、物极多,甚至连泥瓦匠都不忍化作尘土的这对伉俪分开,就是烧瓦也要让他们成双成对,永不分离。最后二句写的颇有新意,在沉郁中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这一联运用象征隐喻手法,借物写人。九月深秋时节,庭院葱绿的草木无不迎霜变色;惟有水上荷花,虽也叶枯蕊蔫,粉英凋零,却至死犹不改其红。诗句中一贬一褒,感情强烈;一绿一红,色彩对比鲜明,可谓瑰丽奇崛,凄艳动人。“守红死”的荷花,被诗人赋予了带有悲剧美的崇高人格,她同那些迎霜变色的绿草相对照,更显得坚贞不渝,光彩照人。以荷花至死犹红的意象喻指历代那些美丽多情,气节凛然的妇女,是诗人的独创。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出自宋朝诗人向子諲的作品《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 【查看全文】
2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查看全文】
3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桃花开东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 【查看全文】
4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查看全文】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查看全文】
6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