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54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出自南北朝诗人曹丕的作品《杂诗·漫漫秋夜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注释】
  ①展转: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的样子。 
  ②天汉:天河。“天汉回西流”与《燕歌行》的“星汉西流夜未央”同意。 
  【翻译】
  漫漫的秋夜多么漫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徘徊不觉得时间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银河转西流向正西方,心星噣星排列成从横。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上无桥梁。面对来风长长地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赏析】
  萧统《文选》有“杂诗”一类,李善注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杂诗”大多是一些富有兴寄的游子思妇诗,今所存者以建安诗人之作为最早。此篇是一首游子思妇诗,写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浓厚抑郁的思乡情绪。从风格、情调和措词都和《古诗十九首》相近,带有模拟性质。
  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以悲秋而引起愁苦郁闷心情的抒发以后,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诗写游子,一开始即将主人公置于凄凉寂寞的漫漫秋夜:“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这种凄凉的深秋长夜,最容易引起飘泊异乡的游子的满腹忧愁和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次二句即将笔锋转向了游子,写主人公由于强烈的怀乡思绪的折磨,展转反侧而夜不能寐,在无聊的愁思之中披衣起床,徘徊于户外。这“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徘徊”二句,明显化用《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忧愁不能寐”一节。
  “彷徨”以下八句,承接上文,写出户徘徊所见的景物。“忽已久”,交待彷徨时间之长,也显示了主人公当时思乡的意痴情迷。“白露沾我裳”,暗示夜深和气侯的寒凉,由于寒露的侵袭,惊断了客子的思绪,从而引起下文的“俯视”和“仰看”。曹丕写诗,善于通过视觉上下角度的变化,多方位地表现景物,并从而引起联想。这一俯一仰,极其自然和谐,毫无斧凿痕迹。“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二句,承上继续写“仰看”。“天汉”,指银河,“回西流”,写银河的方向,秋天傍晚时银河是西南指向,随着夜深而向西转移,现已转向正西,可见夜已很深。


相关阅读
1 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娇和醉。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娇和醉。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点绛唇香泛罗屏》,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泛罗屏,夜寒著酒宜偎倚。翠偏红坠。唤起芙容睡。 一曲 【查看全文】

2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懿之长风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懿之长风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查看全文】

3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出自唐朝诗人柳恽的作品《江南曲汀洲采白苹》,其古诗全文如下: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 【查看全文】

4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出自唐朝诗人沈如筠的作品《闺怨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注释】 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 【查看全文】

5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秋登兰山寄张五》第六句,其全文如下: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查看全文】

6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词作品《咏史》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注释】 ⑴尚有两句:绨袍,粗丝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