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59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千秋岁引·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⑴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⑵别馆:客馆。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⑶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⑷寥廓:空阔,此处指天空。
  ⑸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翻译】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相关阅读
1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词作品《泗州东城晚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查看全文】

2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游敬亭山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 【查看全文】

3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4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长相思其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 【查看全文】

5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柳州开元寺夏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 【查看全文】

6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出自唐朝诗人张谓的古诗词作品《早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