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07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人南渡·兰芷满汀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注释】
  ⑥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⑦旧游:过去游玩处。
  ⑧朱户:红色房子,喻富贵人家。
  ⑨向晚:傍晚时分。
  ⑩分付:指交托。
  【翻译】
  香草铺满芳洲,空气中漂浮着游丝。她款款而来,步微履细,好似被芳草阻住了相见的脚步。他迎身上前,只见她手扶危鬟,黛眉暗蹙,二人相顾无言,唯有脉脉深情。微风吹拂着柳絮,他南渡金陵而去。回首过去游玩处,举头四望,群山成列。事隔经年,她现在是在某处花丛中的朱门深院内,还是在何处?春意将尽,梅子也已半黄,傍晚时分,疏落的雨丝透过帘幕送来的阵阵清寒。魂断了,就托付给步程匆匆的春天,一块带走吧。
  【赏析】
  过片以“回首”一气贯下,写对恋人的追念。“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诗人着力从男方的角度来表现,这与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寓在男主人公身上不无关系。正因为昔时的恋情是如此的欢乐,如此的温馨,所以在分别之后。他才会“回首”,也值得“回首”。然而,举头四望,所见只是群山成列而已。“山无重数”境界开阔辽远,其用意则在于展示人物内心的寂寥空虚,也暗示关山的迢递,故接下有“花底深朱户,何处”的疑问。“花底”写环境之优美,“朱户”写房室之富丽,其中嵌入一个“深”字,则将小红搂掩映在花木革树丛中的势态表现了出来。他的思念始终环绕在恋人的身上。他想象着,他思念的恋人可能在“花底”,有可能在”朱户”。这问题似乎太迷人了,他象是进入了恍惚迷离的心态之中,于是索性掷出一个“何处”的问号。
  天地茫茫,情人不知何处,教他柔肠寸断。到这里,诗人没让他的感情喷涌而发,而是宕开一笔,以写景进一步蓄情。“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是他的所见,也是他的所感。一片风景,一片心情,梅子烟雨,也是他郁暗心情的表露,梅子黄时,细雨如丝,他的愁,如迷漫天地的梅子雨一般,无边无际地梭织着,使他无法逃遁,无法挣脱。在雨声的淅沥中,春光流逝了,春色衰残了,他那凄骑、迟暮、孤独的怅恨之情终于饱和到了顶点。“断魂分付与,春将去”,这时怀人和伤春已交织在一起了,从而转折出一片时不我与的无奈心情。结语构思奇特,痛苦不堪的主人公要把“断魂”交付给春天带走,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徒劳的,正如冯延巳所云:“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然而正是这结语产生了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整个下片抒情,传导出的是缠绵、痛苦与无奈。整首词情致凄切哀怨,风格委婉细腻。从回忆旧日临别时的惆怅到描写别后的相思落寞,语言凄婉,一往情深。其怀人的愁思和语词意象的选用与《东山词》中的压卷之作《横塘路》(即《青玉案》)有几许相似之处。


相关阅读
1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登庐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查看全文】

2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薤露行天地无穷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 【查看全文】

3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 【查看全文】

4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 【查看全文】

5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入京》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 【查看全文】

6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周穆八荒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 瑶水闻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