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出自宋朝诗人王令的作品《秋日寄满子权》,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
【注释】
①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进士满泾之子,排行第三,与其兄满建中(字淬翁)皆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
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
【赏析】
这首七律是王令二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在天长束氏学塾伴读已有三年,感叹壮志难伸,念及同里友人满执中(字子权)平昔互相砥砺的情谊,在这年秋天寄去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诗的头两句:“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楼,楼前纵目,远处的树林,已经笼罩在暗淡的烟霭中间,他抱着深深的愁思,感叹时光易逝,在客地怀念自己的友人。前一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一句写此时此境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三四两句:“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是即景抒情之笔。诗人想到,这眼前薄薄的云彩,只怕未必能降下雨来;又想到已是秋天,秋天从来就是多阴的。自己是一个书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云,能够兴霖作雨吗?当时的局势,正像这么一个多阴的秋天,诗人不知道它有没有放晴的时候。少年时候,他和满子权都怀有济时的壮志,他曾称颂满子权的诗作,有“万古晴天雾雳飞”阵样的奇思壮采。他不知道他的友人,对着这多阴的秋天,怎样料理自己的生涯。兴念至此,他感到自己和满君一样,虽有“神龙攀白日,挟雨万里飞”的壮志,但是这薄云载不了神龙,难以挟雨奋飞,只好付之一叹而已。
诗人接着用五六两句,写他自己的近况:“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作者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作者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在天长的时候,“虽贫不应举”,“不干仕”,但坚持“虽穷贱死而不回”的操守。他认为当时是“天下无道”,谋到官位也不能达到“有功于天下”的目的,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之句,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壮心”是指“壮志”,作者本来已有壮志难伸之感,加上一夜西风的劲吹,这就迸发出壮心已老的哀痛。在结尾两句,作者更深沉地向友人倾诉说:“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作者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的雄心,在贫穷、饥饿、困厄的情况下,他曾把自己的悲痛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章中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憾恨”,此时“欲作新声”,也正是为了这点,他把在新声中所要倾吐的心志,说成是“遗恨”,可见哀痛之深。接着他又感到知已难逢,知音殊少,满子权兄弟虽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样沉沦下层,爱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断泪盈琴”的感概。此调未弹,琴弦先断,作者在《哭诗六章》中也曾写道:“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终!”“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他朝歌暮哭,只想对知己一诉这样的衷曲,充分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
全诗惜时光的易逝,感壮志的难酬,伤客地的凄凉,慨知音的难遇,是当时有志的贫士的共同遭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阅读
1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出自唐朝诗人卢照邻的古诗作品《长安古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 【查看全文】
2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翻译】 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 【查看全文】
3 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不语匀珠泪,落花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不语匀珠泪,落花时出自唐朝诗人牛峤的作品《女冠子双飞双舞》,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飞双舞,春昼后园莺语,卷罗帷。锦字书封了,银河雁过迟。 鸳鸯排 【查看全文】
4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岁晚》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 【查看全文】
5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 【查看全文】
6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