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出自唐朝诗人张泌的作品《洞庭阻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注释】
⑴空江:洞庭湖水面横无际涯,尽日因风被阻,所以显得江面空旷。浩荡:指风吹浪涌,白波浩荡记。景萧然:这是同无风时比较,无风时江面百舸争流,异常热闹,而今船只避风,江面显得萧然。
⑵菰:即艾白;蒲:水草,孤与蒲,皆生长在浅水处。泊钓船:钓船停在港湾中。
⑶青草:湖名,今在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接湘阴县界,因湖南省有青草山,而且湖中多青草,故名。青草湖向来就和洞庭湖并称。一湖之内,有沙洲间隔,一名青草,一名洞庭。
【翻译】
江面上浩荡荡景色萧萧然,终日里只看见菰蒲钓鱼船。青草湖里浪高三月从此过,杨花飞絮扑面江上风烟满。多情怀绪莫要观看伤春景,无法消愁只因没有买酒钱。极远处还布那几户渔家在,不成村落散住在那夕阳边。
【鉴赏】
这是诗人途经洞庭遇风路阻时所写的一首诗,诗歌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举目远眺,但见与洞庭湖相连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天气阴沉,景物萧索,使人顿生抑郁之情,风大浪高,无法渡过洞庭,只得枯坐在钓船之内,尽日相伴的只有岸边的菰蒲。所谓“菰蒲”,即菱白与菖蒲。“尽日”二字,表明了诗人因风路阻而无法行路的无可奈何心情。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整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下面的进一步描写作了铺垫。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是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青草”,即青草湖,其湖之南有青草山,因名,又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水涨则与洞庭相接,所谓重湖,即古之云梦泽。诗人举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风特别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杨花也被吹得四处飞扬,迷蒙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给遮掩住了。这两句是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是承接首联中所描绘的氛围而来的。关于“一溪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作如此的解释:“夜泊洞庭湖边港汊,故有‘绿杨扑地一溪烟’句,否则风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沈德潜的解说是正确的,所谓“一溪”,当是指湖边的港汊。
相关阅读
1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咏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赏析】 初降的霜 【查看全文】
2 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满园花一向沉吟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查看全文】
3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查看全文】
4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出自清朝诗人顾贞观的作品《金缕曲我亦飘零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 【查看全文】
5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 【查看全文】
6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声声慢咏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