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翻译】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鉴赏】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相关阅读
1 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因知护王国,满钵盛毒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因知护王国,满钵盛毒龙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夏日谒智远禅师》,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师当几祖,说法云无空。禅心三界外,宴坐天地中。 院静鬼神去 【查看全文】
2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 【查看全文】
3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界围岩水帘》,其古诗全文如下: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 【查看全文】
4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出自宋朝诗人梁栋的作品《念奴娇一场春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人听著。罨画溪山 【查看全文】
5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劳劳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注释】 ⑴劳劳亭:在今南京 【查看全文】
6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