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7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其古诗全文如下: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2、莲漏:即莲花漏。宋毛滂《武陵春》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
  4、那:犹奈。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那将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
  5、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6、倩:请。
  【翻译】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鉴赏】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相关阅读
1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出自鲁迅的古诗词作品《自嘲》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查看全文】

2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作品《题杭州孤山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 【查看全文】

3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不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 【查看全文】

4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移》,其古诗全文如下: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查看全文】

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查看全文】

6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