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8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朔雁边:谓北方边地的大雁。
  ⑶惨离颜: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
  ⑷古戍: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筑有城堡、营垒、烽火台等。宋韩琦《过故关》:“古戍馀荒堞,新耕入乱山。”斥堠:放哨,此处代指边关哨所。
  ⑸解鞍鞯: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鞍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鞍子和托鞍的垫子。
  【翻译】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鉴赏】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上片,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虽有两片,但却由一“愁”统辖。首句“欲寄愁心朔雁边”直抒胸中压抑长久的“愁”。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愁心”无法寄送,秋日望见大雁,词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忆,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独饮浊酒,更添愁绪,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有“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愁情更浓更远。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一片荒芜之中,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给人欣喜,却也是如此短暂,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这里,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
  下片中,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知道傍晚,片刻的修整,望着受伤的战友,情感徒然升华,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变为内心的担忧。古来战争,从来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让词人心内生忧。在这里,词人虽无直抒胸怨,但怨气慢慢升起:亲人别离,生死未卜,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全词仅四十二个字,却刻画出多个画面。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别具一格,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相关阅读
1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敦煌太守后庭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 【查看全文】

2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出自于诗经作品《杕杜》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 【查看全文】

3 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颦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舞衣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颦。 金梭淅沥透空薄,剪落交刀吹断云。 张家公子夜闻雨, 【查看全文】

4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杂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著:吹 【查看全文】

5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贺新郎夏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查看全文】

6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舟中夜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