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其古诗全文如下: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2、莲漏:即莲花漏。宋毛滂《武陵春》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
4、那:犹奈。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那将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
5、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6、倩:请。
【翻译】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鉴赏】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相关阅读
1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宿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 【查看全文】
2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霜天晓角晚晴风歇》,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当选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 【查看全文】
3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利州南渡》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查看全文】
4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白帝城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 【查看全文】
5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其古诗全文如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 【查看全文】
6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出自唐朝诗人陈羽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