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⑸“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⑹山城:此处指密州。
⑺“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⑻“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鉴赏】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出自元朝诗人王实甫的作品《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 【查看全文】
2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题情尽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注释】 (1)从 【查看全文】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凉州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查看全文】
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查看全文】
5 风有韵,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风有韵,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阑干曲处人静,曾 【查看全文】
6 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越人尚有残红已可悲》,其古诗全文如下: 尚有残红已可悲,更忧回首只空枝。 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