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东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释】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翻译】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鉴赏】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
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古诗作品《咏蝉》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 【查看全文】
2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赠阙下裴舍人》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查看全文】
3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流子秋郊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 【查看全文】
4 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 【查看全文】
5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菩萨蛮咏足》,其古诗全文如下: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 【查看全文】
6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