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48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出自宋朝诗人江湜的作品《山寺夜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翻译】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鉴赏】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相关阅读
1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初夏即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注释】 【查看全文】

2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岳忠武王祠》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 【查看全文】

3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出自元朝诗人徐再思的作品《折桂令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 【查看全文】

4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 【查看全文】

5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与东吴生相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 【查看全文】

6 红日又西沈,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日又西沈,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生查子悠悠万世功》,其古诗全文如下: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