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18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定风波·红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
  随:听任,顺从。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态。
  沁:渗入。
  诗老:指北宋诗人石延年。
  梅格:红梅的品格。
  绿叶与青枝:石延年《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句,在此,苏轼是讥其诗的浅近,境界不高。
  【翻译】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偶尔是淡红如桃杏色,文静大放,偶尔疏条细枝傲立于雪霜。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红梅的品格,只看重绿叶与青枝。
  【鉴赏】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相关阅读
1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 【查看全文】

2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古诗作品《采莲子》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 【查看全文】

3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查看全文】

4 湿云全厌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湿云全厌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江城子湿云全厌数峰低》,其古诗全文如下: 湿云全厌数峰 【查看全文】

5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送僧归日本》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 【查看全文】

6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放歌行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