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6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送僧归日本》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释】
  1、惟怜:最爱;最怜
  2、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翻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鉴赏】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
  “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
  “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
  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
  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相关阅读
1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 【查看全文】

2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出自宋朝诗人严羽的作品《江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 【查看全文】

3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查看全文】

4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查看全文】

5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查看全文】

6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汉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