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释】
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⑵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⑶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⑷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⑸浅碧:水浅而绿。
⑹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翻译】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 【查看全文】
2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 【查看全文】
3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念奴娇井冈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 【查看全文】
4 轻敛翠蛾呈皓齿,莺转一枝花影里。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轻敛翠蛾呈皓齿,莺转一枝花影里。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出自唐朝诗人魏承班的作品《玉楼春轻敛翠蛾呈皓齿》,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敛翠蛾呈皓齿,莺转一枝花影里。声 【查看全文】
5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出自宋朝诗人曾觌的作品《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 【查看全文】
6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