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南涧中题》,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
⑸远:一作“游”。
⑹孤生:孤独的生涯。
⑺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寞。”
⑻期: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
【翻译】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为支持新政,被贬于此,回朝无望)。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似的“吟诗愁肺肝”。
【鉴赏】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
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出自唐朝诗人李存勖的作品《一叶落褰朱箔》,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查看全文】
2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夜如年斜月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3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出自宋朝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桂枝香登临送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 【查看全文】
4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出自唐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 【查看全文】
5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秋浦三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 【查看全文】
6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李都尉古剑》,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