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30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
  ⑤烬:《左传·咸公三年》“烬,火余木。”杜田说:“楚俗烧榛种田,田畲(shē赊)。
  ⑥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薄:迫近。
  ⑦谅:料想。
  【翻译】
  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鉴赏】
  诗的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诗人既悠然自得又感物伤怀的矛盾心绪。诗的颈联阐明了摆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就这两句而言,前句是因,后句是果。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又自然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但现实却使诗人不能回避,悠悠往事又忆上心头。其中苦味,常人很难明白。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抒发了自己想“为”却不能“为”,一切都成“今与昨”的忧怨感愤。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属柳宗元贬永末期的作品。这时的柳宗元,怨忧穷戚,失望至极,心中苦味无以倾诉,只有写作诗文抒发怨怒、愁苦的情怀。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表现了这种苦味:诗的前两句以“屏居”始、以“离索”终,囚居之苦跃然纸上;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能“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之苦得以尽情倾吐;年关已近,贬居近十年,自己已近“迟暮”,但“例召”却杳无音讯,空怀大志而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背山面水,幽静怡人,本应怡然自得,而诗人却如负重荷,惊魂落魄,压抑之苦不言自明。
  全诗围绕“野”字描摹物象,抒发了诗人“徒成今与昨”的忧愁感伤的情怀。诗人在描摹物象时强作欢颜,以为如此就可摆脱现实的烦忧,愈是这样,诗人就愈痛苦,诗中透出的苦味就越浓烈。


相关阅读
1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 【查看全文】

2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查看全文】

3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燕昭王南登碣石阪》,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 【查看全文】

4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别舍弟宗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查看全文】

5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梅轻盈照溪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 【查看全文】

6 楚魂寻梦风颸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楚魂寻梦风锶唬绶捎晟η?rdquo;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巫山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锶唬绶捎晟η?/a>。 瑶姬一去一千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