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释】
①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②落落句:杜甫《次空灵岸》:“落落展清眺”。落落:清晰的样子。
③涧壑句:《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翻译】
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鉴赏】
词为登眺之作,上片写登高所见、所闻,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词中,景象苍莽,境界阔大,充满着对人间伟观的赞叹,也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襟度。同时,“江山残照”之景其字面组合,及“悲啸”、“醉眼”等,也隐藏着词人的家国之痛。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落落:清晰的样子。清眺:开阔而清晰的视野。这两句是说在泰山顶上,夕阳馀晖映照下的无限江山,苍莽辽阔,可以极目四望,尽情展开视野。在壮美的景色中,词人胸怀也因之宽广,不禁忘却了烦恼与哀痛,陶醉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这两句写景峭拔雄健,气度恢弘,渲染了苍凉旷荡的氛围。“落落舒清眺”受杜甫《次空灵岸》诗“落落展清眺”之影响,但易“展”为“舒”,不仅是平仄格律的要求,而且突出了心情之舒畅和意境之清远。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人长松悲啸——涧壑:山的沟谷。窍:孔洞。涧壑风来,山鸣应,松林也在风中怒吼悲鸣,林涛奔涌。这两句没有继续写视觉所见,而是转入对听觉形象的描写,在极短的篇幅里面,描写极其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对泰山有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印象。《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这两句便是由此脱胎而出。其一从山谷中写风,一从松林问写风。风不可见,借物而知,一“号”一“啸”,极为雄壮,富于表现力。“入”字将谷中风和松问风自然完美地连在一起,动感十足。“悲”字又具有词人的主观色彩,同时开启后片的抒情。
相关阅读
1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芑》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 【查看全文】
2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瑞鹤仙赋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 【查看全文】
3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出自唐朝诗人张先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 【查看全文】
4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出自于诗经作品《湛露》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查看全文】
5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 【查看全文】
6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出自唐朝诗人周紫芝的作品《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