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0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声声慢·秋声》,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鉴赏】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相关阅读
1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庆春宫越中钱得闲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 【查看全文】

2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 【查看全文】

3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宿云梦馆》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 【查看全文】

4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南歌子驿路侵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 【查看全文】

5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出自唐朝诗人张先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 【查看全文】

6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出自唐朝诗人胡令能的古诗作品《喜韩少府见访》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