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8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白送给杜甫的作品《戏赠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翻译】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鉴赏】
  杜甫有很多写李白的诗,而李白诗中写到杜甫的,只有四首。其中还有一首是否李白所作学术界尚存争议,它就是这首《戏赠杜甫》。
  这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杜甫“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成了千古名句(“春树暮云”已成歌颂友情的成语),二人的友谊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相关阅读
1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 【查看全文】

2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生查子悠悠万世功》,其古诗全文如下: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 【查看全文】

3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从弟冽》,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 【查看全文】

4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其古诗全文如下: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 【查看全文】

5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口号赠征君鸿》,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 【查看全文】

6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胡无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