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
⑷费:一作“损”。
⑸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⑹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翻译】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长干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 【查看全文】
2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 【查看全文】
3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查看全文】
4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其古诗全文如下: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 【查看全文】
5 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出自唐朝诗人王恽的作品《平湖乐尧庙秋社》,其古诗全文如下: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查看全文】
6 客路羁情不断,阑干晚色先收。千山浓绿未成秋。谁见月中人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客路羁情不断,阑干晚色先收。千山浓绿未成秋。谁见月中人瘦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西江月登蓬莱阁看桂》,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箫声三十六宫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