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人赴安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注释】
⑷费:一作“损”。
⑸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⑹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翻译】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阅读
1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谒金门怀古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 【查看全文】
2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出自宋朝诗人汉乐府的作品《伤歌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 【查看全文】
3 夜半河痕依约,雨余天气冥蒙。起行微月偏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半河痕依约,雨余天气冥蒙。起行微月偏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出自宋朝诗人赵与仁的作品《西江月夜半河痕依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半河痕依约,雨余天气冥蒙。起行微 【查看全文】
4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秋浦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 【查看全文】
5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出自清朝诗人释宗渭的作品《横塘夜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 【查看全文】
6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