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18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岘山怀古·秣马临荒甸》,其古诗全文如下: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释】
  ⑺“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⑻“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⑼“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⑽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⑾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翻译】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鉴赏】
  岘山之南,有后汉襄阳侯习郁故居。习郁在此引水作养鱼池,筑以高堤,间种楸、竹。秋来,楸丝垂垂,修竹亭亭,景致怡人。晋朝时的征南将军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镇守于襄阳,每过习郁园池,必痛饮至大醉方归。常说:“此我高阳池。”
  刘景升治襄阳时,筑景升台,常登层台之上歌《野鹰来》曲,死后,葬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杜甫十三世祖、镇南大将军,杜预,字元凯,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元凯沉碑时说:“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陈子在此即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沔水经过习郁的邑城,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注于白水,南面有汉光武故宅,后汉人苏伯阿曾在此“望气”,称白水乡光武宅有郁郁葱葱的兴旺佳气。陈子昂借此慨叹郁郁葱葱之气已经中断消失了。“苍烟断”、“晚气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相关阅读
1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后园凿井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 【查看全文】

2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出自元朝诗人冯子振的作品《鹦鹉曲人生只合梁园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 【查看全文】

3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查看全文】

4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春日忆李白》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 【查看全文】

5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出自南北朝诗人范云的作品《之零陵郡次新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注释 【查看全文】

6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闾丘处士》,其古诗全文如下: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