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作品《结客少年场行·韩魏多奇节》,其古诗全文如下: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注释】
声利:名利。南朝宋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绿沉:浓绿色。晋陆翙《邺中记》:“(石虎)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绿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皮日休《新竹》:“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
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史记·范雎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翻译】
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鉴赏】
《结客少年场行》是写游侠题材的乐府旧题,本自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抱怨洛北芒。”言少年轻生重义,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慷慨以立功名之事。“少年场”,即是少年聚集之地。古代许多文人都具有任侠使气的情怀,运用此乐府诗题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篇。但是比较而言,鲍照诗多市侩气,庾信诗多闺阁气,李白也多轻浮气;刘孝威诗多谄媚气,刘绍安诗多名利气,卢照邻诗气脉偏滞,写得比较沉着浑雅的当数虞世南诗。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绕“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象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相关阅读
1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洛姝真珠》,其古诗全文如下: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 【查看全文】
2 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惜黄花慢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查看全文】
3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蓟北旅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 【查看全文】
4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流夜郎题葵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注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查看全文】
5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6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千秋岁引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