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邱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注释】
⑴西岳:即华山,亦名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黄河在其北二十里,在山上望中可见。《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云台,华山北峰,此峰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形如楼台,上耸入云。丹丘子,即元丹丘,又称丹丘生、元丹子,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曾为胡紫阳弟子,与玉真公主关系密切,并与玉真公王一道向唐玄宗推荐召李白入京。
⑵峥嵘:高峻貌。
⑶黄河如丝: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
⑷盘涡毂转: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文选》郭璞《江赋》:盘涡毂转,凌涛山颓。李善注:涡,水旋流也。张铣注:盘涡,言水深风壮,流急相冲,盘旋作深涡,如毂之转。
⑸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王琦注引《尚书中候》: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郑玄注:荣光,五色,从河水中出。休,美也。
⑹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而下,少有清时,古代以河清为祥瑞的象征,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晋王嘉《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⑺“巨灵”二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擘(bò):剖开。箭:一作“流”。
⑻三峰:指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
⑼高掌:即仙人掌,华山山峰名。王琦曰:山之东北为仙人掌,即所谓巨灵掌也。
⑽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慎蒙《名山诸胜一览记》:“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今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元气: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形成世界最元始的东西是元气,无形状可言,天地万物都由元气而生。
【翻译】
西岳华山是何等的高峻雄伟,站在云台上北望,只见黄河像游丝一样从天际蜿蜒而来。黄河奔腾万里,浪涛冲击着华山,漩涡像车轮般地转动,发出山摇地动的声音,像巨雷一样在秦川大地上回响。黄河的上空笼罩着五色云气,千年一清,圣人即将出矣。河神巨灵大吼一声,将首阳山和华山劈开,让黄河之水喷流而过,直射东海。而华山三峰,后退欲倒,在高高的崖月谷之上,留下了巨灵神的掌印。西天的金精白帝,运作元气,将华山西峰化作莲花,北峰化作云台。云台阁道层层直通幽冥,山中有位不死的神仙叫丹丘生。明星玉女为他清洁洒扫,神仙麻姑为他轻轻地搔背。吾皇御驭天下,手把天地之门户,邀丹丘子共谈天地之至道。丹丘子将从蓬莱西归京师,出入于九重之中,沐浴着圣上的光辉。倘若丹丘子的玉浆能赐故人一饮的话,我将与您一起骑上二茅龙上天而飞。
【赏析】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灿烂辉煌的色彩,并把它和人的命运连系起来。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黄河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
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相关阅读
1 堪恨还堪欢。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堪恨还堪欢。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 【查看全文】
2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归国遥双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 【查看全文】
3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其古诗全文如下: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 【查看全文】
4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出自西汉诗人罗敷的作品《陌上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 【查看全文】
5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海南奇宝》,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查看全文】
6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西江月秋收起义》,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