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30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同崔邠登鹳雀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释】
  ⑴同:犹“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诗人。字处仁,清河武城人。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
  ⑵西:一作“南”,一作“前”。
  ⑶汀洲: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⑷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⑸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翻译】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赏析】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蜂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
  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相关阅读
1 辋川落日渔罾。写不尽、人间四并。亭上秋声,莺笼春语,难入丹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辋川落日渔罾。写不尽、人间四并。亭上秋声,莺笼春语,难入丹青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柳梢青题钱得闲四时图画》,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嶂围屏。留连迅景,花外油亭。澹色 【查看全文】

2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 【查看全文】

3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作品《夜渡江夜渚带浮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 【查看全文】

4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释】 1、蛩:蟋蟀。 【翻译】 蝗虫鸣叫了 【查看全文】

5 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出自唐朝诗人虞炎的古诗作品《玉阶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 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注释】 1、无 【翻译】 这首诗 【查看全文】

6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微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注释】 ⑴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