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寄崔侍御》,其古诗全文如下: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释】
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嘉靖《宁国府志》:”城东八里曰土山……由土山北流者为双溪。“此句有思念朝廷之意。
高人:指崔成甫。陈蕃:指宇文太守。陈蕃榻:《后汉书·徐穉传》:“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穉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这句是说宇文太守屡次宴请崔成甫。据郁贤皓《李白丛考》说:“这位宇文太守经常清崔成甫陪同登高赋涛,当是崔成甫遭遇的同情者。”
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李白有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赏析】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相关阅读
1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出自宋朝诗人刘光祖的作品《洞仙歌荷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静。独倚胡床 【查看全文】
2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出自清朝诗人王应麟的古诗作品《三字经》的内容,其全文如下: 【解说】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 【查看全文】
3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 【查看全文】
4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富平少侯》,其古诗全文如下: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 【查看全文】
5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作品《西施滩》,其古诗全文如下: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⑴西施滩: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 【查看全文】
6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春游南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