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25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出自于诗经作品《蜉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注释】
  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⑵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⑶於:通“乌”,何,哪里。
  ⑷采采:光洁鲜艳状。
  ⑸掘阅:挖穴而出。阅:通“穴”。
  ⑹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⑺说:(音睡):住,居住。
  【翻译】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赏析】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相关阅读
1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寄李儋元锡》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查看全文】

2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出自元朝诗人关汉卿的作品《大德歌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 【查看全文】

3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郊园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 【查看全文】

4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 【查看全文】

5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 【查看全文】

6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出自唐朝诗人韩翃的作品《送客归江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