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出自于诗经作品《溱洧》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⑴溱、洧:郑国二水名。
⑵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⑶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⑷秉:执。蕑: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⑸既:已经。且:同“徂”,去,往。
⑹且:再。
⑺洵:诚然,确实。訏:广阔。
【翻译】
溱水洧水向东方,三月春水正上涨。小伙姑娘来春游,手握兰草求吉祥。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溱水洧水向东方,三月春水多清凉。小伙姑娘来春游,熙熙攘攘满河傍。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赏析】
读这首诗,千万莫要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道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相关阅读
1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柳州峒氓》,其古诗全文如下: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 【查看全文】
2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作品《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 【查看全文】
3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出自唐朝诗人鱼玄机的古诗作品《江陵愁望有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查看全文】
4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 【查看全文】
5 伍子胥列传翻译赏析_伍子胥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伍子胥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 伍员的父亲名伍奢。 伍员的哥哥名伍尚。 他的先祖名伍举,侍奉楚庄王以直谏著称,权势显赫, 【查看全文】
6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