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出自于诗经作品《敝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①敝,破。笱,竹制的鱼篓。敝笱,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隐射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
②鲂:鳊鱼。鳏:鲲鱼。
③齐子归止:文姜已嫁。齐子,指文姜。
④其从如云:随从众多。一说喻齐襄公仍纠缠不已。
⑤鱮:鲢鱼。
⑥唯唯:形容鱼儿出入自如。陆得明《经典释文》:“唯唯,《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翻译】
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惊。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云。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鲢鱼心不虚。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雨。破篓拦在鱼梁上,鱼儿来往不惴惴。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水。
【赏析】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十八年)春,鲁桓公畏惧齐国势力强大,要前往齐国修好。夫人文姜要一起去,去看望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文姜与齐襄公关系暧昧,早有传闻。鲁国大臣申繻因而向桓公婉言进谏道:“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可混淆。否则必然遭致灾殃。”桓公没加理会,带着文姜,大批随从车骑簇拥着,沸沸扬扬前往齐国。在齐国他发觉文姜与齐襄公通奸,就责备文姜。文姜把这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在酒宴后鲁桓公乘车将要回国时,派公子彭生将鲁桓公害死在车中。这就是《左传·桓公十八年》所载史实,也是《敝笱》一诗的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主题,《毛诗序》说得不错:“《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
三章内容基本相同,为了协韵,也为了逐层意思有所递进,各章置换了少数几个字眼,这是典型的一唱三叹的《诗经》章法。
“敝笱在梁”作为各章的起兴,意味实在很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捕鱼也需有严密的渔具。鱼篓摆在鱼梁上,本意是要捕鱼,可是篓是如此地敝破,小鱼、大鱼,各种各样的鱼都能轻松自如游过,那形同虚设的“敝笱”就没有什么价值。这一比兴的运用,除了讽刺鲁桓公的无能无用外,也形象地揭示了鲁国礼制、法纪的敝坏,不落俗套而又耐人寻味。另外,“鱼”在《诗经》中常隐射两性关系,“敝笱”对制止鱼儿自由来往无能为力,也是兼指“齐子”即文姜的不守礼法。
文姜作为鲁国的国母,地位显赫尊贵,她要回娘家齐国探亲,本来也在情理之中。而她却在齐国伤风败俗,与其兄乱伦丢丑,自然引起人们的憎恶唾弃。可是,这种厌恶之情,在诗中并未直接表露,而仅仅描写了她出行场面的宏大,随从众多“如云”、“如雨”、“如水”。写得她风光旖旎,万众瞩目。如果她贤惠,这种描写就有褒扬意味。反之,她就是招摇过市,因而这种风光、排场、声势越描写得铺张扬厉,在读者想像中与她的丑行挂上钩,地位的崇高与行为的卑污立即形成强烈反差,讽刺与揭露也就越加入木三分。从亮色中、光环中揭露大人物的丑恶灵魂,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中一条成功门径。杜甫诗《丽人行》也正承袭了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而取得极大成功。
“如云”、“如雨”、“如水”这三个比喻是递进的因果关系,逐层深入,次序不能颠倒,也可理解为感情抒发的逐步增强。在这盛大随从的描写中,还另具深意。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其从如水’,非叹仆从之盛,正以笑公从妇归宁,故仆从加盛如此其极也。”不仅文姜有过,鲁桓公疏于防闲,软弱无能,也有相当可“笑”之处。方玉润透过字面,看出诗中还有桓公在,实是独具只眼的精辟之论。
相关阅读
1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瑶池》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释】 【查看全文】
2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入瞿唐峡》,其古诗全文如下: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 【查看全文】
3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六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 【查看全文】
4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桃波一步地》,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⒅波:一作陂。 【翻译】 【查看全文】
5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出自宋朝诗人万俟咏的作品《诉衷情送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查看全文】
6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戏问花门酒家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