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瑶池》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释】
⑴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
⑵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⑶老木:枯老的树木
【翻译】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赏析】
韦庄这首《金陵图》载于《全唐诗》卷六九七。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韦庄想:真个是画不成么?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像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意思是说: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这篇《金陵图》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阅读
1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出自于诗经作品《君子偕老》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 【查看全文】
2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 【查看全文】
3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出自汉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 【查看全文】
4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 【查看全文】
5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作品《古意》第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查看全文】
6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出自宋朝诗人魏夫人的作品《点绛唇波上清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