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40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葛·彼采葛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可用于针灸。
  【翻译】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相关阅读
1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查看全文】

2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老将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 【查看全文】

3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 【查看全文】

4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点绛唇闲倚胡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 【查看全文】

5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言绝句其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 【查看全文】

6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送王缄》,其古诗全文如下: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