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出自于诗经作品《新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⑴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cǐ此):鲜明貌。
⑵河:黄河。弥弥:水满貌。
⑶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
⑷蘧篨:鸡胸。一说蛤蟆。鲜:善。
⑸有洒:高峻。
⑹浼浼:水盛貌。
⑺殄:善。
⑻鸿:蛤蟆。离:通罹,遭受。
⑼戚施:驼背,一说蛤蟆。
【翻译】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赏析】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伦,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来,古今说无异辞。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观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齐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
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多么倒楣,多么丧气,又多么无奈的事啊!想一想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计,整个儿就是“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调侃的男子遇到个丑新娘,还可以通过“睡猪圈”来逃避。而旧时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猫黑猫的掉包事件,除了认命,没有任何法子。——齐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诗中“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私。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没有一代无之。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 【查看全文】
2 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观村人牧山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 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 【查看全文】
3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4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盐角儿亳社观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 【查看全文】
5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满庭芳碧水惊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 【查看全文】
6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出自唐朝诗人徐渭的古诗作品《风鸢图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