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9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注释】
  ⑴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不详,据陶渊明的《祭从弟敬远文》可知,其人逝世于义熙七年(411年),年纪不过三十刚出头(“年甫过立”)。他比陶渊明大约要小十五六岁。
  ⑵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⑶邈: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⑷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
  ⑸荆扉: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⑹翳翳: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⑺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⑻皓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⑼劲气:猛烈的寒气。
  【翻译】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赏析】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
  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承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事实上固守其穷决非易事。陶渊明在诗中坦率地说自己是“谬得固穷节”,论者或以为这是他的谦辞,其实这一句诗表明他本来并不想走这样一条路,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相关阅读
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汉乐府的古诗作品《十五从军征》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查看全文】

2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永王东巡歌二帝巡游俱未回》,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查看全文】

3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 【查看全文】

4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出自诗经中的作品《葛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查看全文】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凉州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查看全文】

6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南山田中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