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47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出自宋朝诗人赵师秀的作品《岩居僧·开扉在石层》,其古诗全文如下: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注释】
  开扉:开门。扉,门扇。
  何因: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晋公护执政,仪同齐轨语善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翻译】
  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
  【赏析】
  赵师秀作诗,常追求“清”的美学趣味,故多写荒寒之景,凄清之情,冷寂之境。首联交代诗题。开扉于石层,所谓僻之又僻,本意即在避世,所以自然“尽日少人登”。这是说其居处之清。颔联描写鸟过藤动、藤动花落的情景,非常细腻。一个“过”字,当是反复推敲所得。一般说来,既是藤摇花落,就不当是“过”,而应是“落”或“飞起”。但在那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过”字显然更能见出僧人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因此,在艺术上更为真实。一个“寒”字,既是写实——树已深而复绕之以藤,当然清寒;又是写意——以此烘托僧人的心迹双寂。炼字炼句亦复炼意,而又出以平淡自然,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这是说其环境之清。颈联承上更具体地来写僧人的生活。煎茶而取冰下水,亦略同取梅上雪,意在寄托高洁的情怀。而于饮食之中惟言煎茶一事,则突出了其生活的清苦和心性的淡泊。“香炷佛前灯”一句,呼应题中“僧”字,若无此交代,则可能将主人公误认为隐士,而非僧人了。这又是说其生活之清。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题面已足,故尾联结以向往之情。这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主题,使全诗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关阅读
1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出自宋朝诗人卢祖皋的作品《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 【查看全文】

2 也拟与愁排遣。奈江山、遮拦不断。娇讹梦语,湿荧啼袖,迷心醉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也拟与愁排遣。奈江山、遮拦不断。娇讹梦语,湿荧啼袖,迷心醉眼出自宋朝诗人莫仑的作品《水龙吟镜寒香歇江城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镜寒香歇江城路,今度见春全懒。断云过雨 【查看全文】

3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钱征君少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查看全文】

4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念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 【查看全文】

5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 【查看全文】

6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九歌东皇太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