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4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孤屿:这里指水中孤石。
  ⑶野凫:野鸭。
  ⑷着花:开花。
  【翻译】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赏析】
  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的。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的。当然,说“闲”也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那些热中名利的“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的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的。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情。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


相关阅读
1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 【查看全文】

2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3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出自西汉诗人陶弘景的古诗作品《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 诏:帝 【查看全文】

4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早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 【查看全文】

5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览镜书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 【查看全文】

6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惜牡丹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