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6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桃花开东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注释】
  ⑷讵知:岂知。
  ⑸萧飋:风吹松柏之声。
  【翻译】
  东园盛开的桃花,在白日下含笑自我夸耀。它不过是偶逢春风之吹拂,而开出艳丽的花朵罢了。真花岂不似佳人那样美艳?但恐是只会开花而不能结果。等到火星西降秋风渐起之时,它早就零落消失了。哪如彼南山之青松,傲然独立于山顶之上,一任秋风之萧瑟而不改其色。
  【赏析】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凭的是天生的像艳阳一样的资质;但这种美好的资质,乃是因为蒙受着春风的荣宠。没有春风的荣宠,这种美如艳阳的资质,是不可设想的。这是诗的一个转折。不但如此,这种荣宠不过是“偶蒙”而已,并不是可以持久的。这里提出了一个令人思索的问题,人生有一时的荣遇,有千秋的美誉。人们要争取的,是一时的还是千秋的?前者未免仰赖于人,而后者则可以求之于己。仰赖于人,是决不可以持久的。正如孟轲所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诗人却以轻捷之笔出之。言外,不无讥刺之意在焉。诗人恐其所持的理尚未说透,又来这样两句:“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不是因为它没有美如佳人的颜色,而是因为它只有开得美丽的花,而不能结出很好的果。也就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有其姿色而无其应有的品格。在一时与千秋之间不能作出正确选择,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从自然科学的眼光看,有的桃树是可以结出好的果实的。这乃是诗人之说。桃树,也有花好而不能结出好的果实的。诗人这样说,也不是没有客观根据的。一旦白日西颓,春风消逝,它的美好的颜色就会失去,春风与之结成的宠与受宠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它所得到的荣宠也就随之而成乌有。“宛转”、“零落”句,就说的这个意思。这是诗的又一个转折。“宛转”,变化之意,《庄子》:“椎柏輐断,与物宛转。”又美好、轻扬之意,刘廷芳《代悲白头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此处主要取前者之义,但未尝不可以联想及后者。“龙火”,出《汉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是“龙火”,即“心火”,亦即东方之火,春日之火。“龙火飞”,即张协《七命》所谓“龙火西颓”,亦即春天过了之意。把春天过了换成“龙火飞”,就生动、形象得多了。
  诗写到这里,对桃的外表与内质及其得到一时荣宠之由,就说得够充分了;再有别的话便成多余了。于是,写到“松”,说“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这是对“桃”说的。这时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风萧瑟,而傲然独立于天地之间呢?用一反诘句,意思全达。这里,把“松”置于南山以与“桃”所处的“东园”为对;以“松”的“独立”与“桃”的蒙东风而荣为对;以“松”的“独立自萧瑟”与“桃”的“偶蒙春风荣”为对。以少对多,以简抵繁,极见笔力;而一“自”字与一“偶”字,虚而实用,“松”与“桃”的神情毕见,亦可谓一字千金了。


相关阅读
1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齐安郡后池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查看全文】

2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虞美人述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 【查看全文】

3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出自东晋诗人沈约的作品《别范安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 【查看全文】

4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归燕诗》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 【查看全文】

5 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少学真成己》,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 一为天 【查看全文】

6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