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美人出南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释】
灼灼:鲜明美好的样子。
皓齿:洁白的牙齿。
发:表现,显露。
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紫宫女:喻指在位的大臣。紫宫,皇帝的居所。
青蛾眉:容貌姣好的女子,诗中喻指贤才之人。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
潇湘沚:湘江里的小洲。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的样子。沚,水中小洲。
【翻译】
南方有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娇媚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她那雪白的牙齿,始终没有开口的时候,对心爱的人的情感,只有勉强约束在心中。历来宫内的宫女,都嫉妒其中容貌姣好的。不如回到湘水中的小洲上,独自沉吟,又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
【赏析】
曹植《杂诗》云:“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以佳人自比,表面写佳人艳若桃李,实喻自己才华出众。然而佳人徒有一张姣好的面容,空有一副清脆的歌喉,却是心曲无由弹,更无知音赏。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不得呈献于君王之前,朝夕之间,被贬出京,报国之志,已成陈迹。佳人俯仰之间,容颜已逝;流年所至,荣耀难恃。而自己盛年之时,一腔才华却无处施展,如今蹉跎已成白首,仍然事无所成。
李白这首《古风》全用其意,只是感情基调更为沉痛。“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即“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皓齿终不发”与“谁为发皓齿”意同,只是两者皓齿不发的原因略有不同。曹诗只是笼统地说是因为“时俗薄朱颜”,因为俗世的轻视才导致了美人迟暮的悲剧,世俗对人才的不重视才让诗人才华出众却无用武之地。相较之下,李诗则要具体得多:“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佳人之所以遭受困厄,则是“紫宫女”相妒的结果。诗人难有君臣遇合之机会,定然关涉一段辛酸的经历。
这里李白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之意,暗示自己怀才不遇与一群小人颠倒黑白、谄侫惑主不无关系。有如此沉痛的经历,却只以“皓齿终不发”平淡道出,更得见诗人内心的凄苦与愤懑。“归去潇湘沚”即是曹诗“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之意。“潇湘沚”位在南楚,远离帝都。曹诗言自己只在一“朝”一“夕”之间即被贬出京,写出了政治上动辄得咎的生存困境,李白则直入“归去潇湘沚”,以潇湘为归宿,极写自己沉沦既久,竟至于能随遇而安了。这种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痛之至极则有了结尾“沉吟何足悲”的慨叹,心底之波澜外化为笔底之波澜,完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完美表达。
该诗纯用比体,在美人迟暮的传统框架里表达自己一腔抱负不得伸展的痛楚与苦闷。其词婉,其意微,笔调从容不迫,感情沉郁有致,深得《国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旨。人言李诗“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白居易《与元九书》),枉杀太白矣。
相关阅读
1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 【查看全文】
2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查看全文】
3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瑞龙吟送梅津》,其古诗全文如下: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 【查看全文】
4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 【查看全文】
5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出自宋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长相思别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 【查看全文】
6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九日寄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