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9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西上莲花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
  ⑺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⑻恍恍:心神不定貌。
  ⑼紫冥:紫色的天空。
  ⑽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⑾茫茫:极言安史叛军之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为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兵”。
  ⑿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翻译】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赏析】
  统观全诗,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较复杂,既有渴望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的一面;又有正视现实,憎恨安史叛军,关切祖国前途命运,同情人民悲惨遭遇的一面。诗人思想感情上的这种矛盾,是通过美妙的神仙境界和严酷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情景的强烈对比表现出来的。而通过这种对比,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忧患意识。不是吗?即使当他“驾鸿凌紫冥”——正沉浸在自由的理想境界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俯视洛阳川”,忘记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所以这首诗的思想基调,同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一样,还是爱国爱民的。
  在艺术上,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诗的前半部分描绘游仙境界的美妙,皆在表现诗人的理想和愿望,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现实社会中的灾难,旨在表现诗人的忧国和爱民,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诗歌前后两部分的结合,既不是靠“焊接”,也不是靠“捏合”,而是用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再加上后半部分所写现实中的景象是进入仙境后的诗人“俯视洛阳川”时所看到的景象,这就十分自然地把前后两种境界和谐而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想象丰富而奇特,这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在不同的诗歌中往往又有不同的艺术情致。这首诗前半部分写仙境,由于所写情事纯然来自诗人的想象,所以似实而若虚;又由于所写情事的自然环境如华山之莲花峰、云台峰等原是客观存在,甚至由于所写人物也分明具有真实地存在着的人的某些特征,所以又似虚而若实。后半部分虽写现实,但由于所写情事并非诗人亲睹,所以也织入了诗人的想象,只是由于诗人关切时事,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了解,才写得那样真切如见,合于史实。另外,这首古风作为游仙体诗,同诗人后期的许多其他游仙体诗一样,诗人在驰骋想象的同时又跟道家神仙传说巧妙地融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绮丽瑰玮的艺术境界。如诗人想象中明星仙子“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形象和仙人卫叔卿“驾鸿凌紫冥”的形象等,就都融入了道家神仙的有关传说,而且妙在如乳之滴于水,浑然不分。总之,这首诗,特别是前半部分,虚虚实实,真真幻幻,想象十分丰圆,充分体现了“想落天外”(沈德潜《说诗晬语》)的审美特点。
  这首诗在语言上纯用白描,不雕琢,不藻饰,甚至连诗人最为精善的夸张手法也不用,就如他的某些乐府体诗一样,充分体现出诗人于自然中见真纯的语言特色。
  至于这首诗的风格,由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所决定,前后两部分形成了由飘逸到沉郁的鲜明反差。但是,一则因为全诗有一个总的思想基调,二则也因为诗人有深厚的艺术功力,二者还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丝毫不给人以“移宫换羽”之感。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首诗在构思上显然与屈原《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云云有传承关系,但总体构思又显然有别,特别是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作品的风格特征迥异,表现出诗人在继承传统中的创造性;作为游仙体诗,这首诗还明显地受到魏晋以来游仙诗的影响,但是两相比较自有青蓝冰水之殊,因为魏晋以来的游仙诗多是宣扬“遗世而独立”的所谓“高蹈”精神,而诗人的游仙之作则旨在表现他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相关阅读
1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查看全文】

2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出自唐朝诗人李德裕的作品《长安秋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注释】 ⑴宫 【查看全文】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 【查看全文】

4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作品《相思令吴山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 【查看全文】

5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木兰花慢断桥残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 【查看全文】

6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