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11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出自宋朝诗人罗与之的作品《寄衣曲·忆郎赴边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
  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注释】
  ⑴寄衣曲:乐府题。《乐府诗集》收有张籍《寄衣曲》,入“新乐府辞”,七言八句。
  ⑵秋砧月:秋天在月下捣衣。砧,捣衣石。
  【翻译】
  想起了当年,丈夫当兵,远赴边疆;撂下我一人在家,凄凄凉凉。多少次,在昏黄的秋月下,我捣着寒衣,把你思想;假如没有那南来北往的大雁捎来你的消息,生离和死别,有什么两样。
  【赏析】
  自从边塞诗盛行后,一般有两个主题,一是写边疆战士浴血沙场及征战的苦楚、思乡的愁怨,一是写征人之妻对丈夫的怀念及独守空闺的寂寞。后一个主题,往往通过为丈夫寄征衣来表现,有名的如陈玉兰的《古意》云:“夫戍萧关妾在吴,秋风吹妾妾忆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罗与之这组《寄衣曲》,也是通过制寒衣、寄寒衣时的心理动态,表示对丈夫的思念。
  第一首,写思念丈夫,从忆旧开始。丈夫去边城已有多年,自己便一年一度地捣衣。“几个秋砧月”,极言时间之长,难以挨熬,“秋砧月”三字又切合时令,包容了女子多少次的织布、捣素、裁衣的辛苦,不由得使人想起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来。这女子默默捣衣,正同李白诗所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思想丈夫回来。三、四句,转而写失望,说如不是还有书信往来,眼前的分离就同死去永无相见之期没有什么两样。这两句,下得很沉痛。以鸿雁代指书信,切合边塞风光,说丈夫离得很远。末句用《楚辞》“悲莫悲兮生别离”句,予以加深,呼应第二句“几个秋砧月”,表现因为离别太久,相见无期的怨恨与失望。
  寄衣诗带说鸿雁,表达对丈夫消息的渴望,也是诗家常用的手法。如张纮《怨诗》云:“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罗与之借鉴了这一手法,翻过一层,写得到音讯但丈夫不能回来引起的悲哀,道人所未道。


相关阅读
1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月下独酌四首三月咸阳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查看全文】

2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 【查看全文】

3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送浑将军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 【查看全文】

4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出自宋朝诗人黄中辅的作品《念奴娇炎精中否》,其古诗全文如下: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 【查看全文】

5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其古诗全文如下: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查看全文】

6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江神子西风一叶送行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一叶送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