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42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宿酂侯镇·当时踏月此长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注释】
  ⑴酂侯镇:在今湖北光化西北,宋代属襄阳府。酂,在秦汉时本为县名,汉初,萧何封酂侯,酂侯镇即萧何封国的故址。当时属南阳郡,在汉水东岸。
  ⑵踏月:踏着月色。
  ⑶“今日”二句:暗用《世说新语·言语》典故:“桓公(指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内史)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法然流泪。”
  【翻译】
  当年我借着月色来到镇边的亭子,那时,我的双鬓只是少许斑白,还是像柳枝的。今天故地重游,原来的柳树也已经老了,头上已是用簪子扎起的白发,只能抬头仰望冷冷的星光了。
  【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从感念前游起兴:那时节曾经在长亭的附近踏月,自己的双鬓,和汉水河堤上的柳色一样的青青;可今日重来,风景依稀,亭是当年的亭,月是当年的月,踏着月色的人,也是当年的人。然而当年的堤柳,如今都已成为老树了;当年的人,也华发星星,是“伤于哀乐”的中年以后的人了。
  后两句:“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正是由此而生的深沉的慨叹。作者正是用了《世说新语》典故的史实,写身临此境的同感。姜白石《长亭怨慢》序引:“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枪江潭。树犹如此,人何心堪’此语余深爱之。”作者当亦深爱此语,而心情环境正复相同。所以着笔如此,以示古今人的思致,有其相同之处,心灵上所共鸣者,不必时代相同。


相关阅读
1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出自唐朝诗人陈克的古诗作品《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 【查看全文】

2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查看全文】

3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出自唐朝诗人裴迪的古诗作品《送崔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⑴崔九:即崔兴宗,尝 【查看全文】

4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出自唐朝诗人林逋的作品《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 【查看全文】

5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五松山送殷淑》,其古诗全文如下: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 【查看全文】

6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其古诗全文如下: 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