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花红未已》,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注释】
⒄“归元”二句:写侯峒曾等死节事。《明史·侯峒曾传》:“七月三日,大雨,城隅崩,大清兵入。峒曾拜家庙,挚二子元演、元洁并沉于池。锡周、用圆、元调、全昌、云蛟皆死之。其时聚众城死而守者,有江阴阎应元、昆山朱集横之属。······大清兵力攻城,应元守甚固,城中死伤无算。八月二十一日,兵从祥符寺后城入,众犹巷战,男妇投池井皆满。明遇、用皆举家自焚。应元赴水,被曳出死之。训导冯厚敦冠带缀于明伦堂。中书舍人戚勋令妻及子女、子妇先缴,乃举火自焚,从死者二十人。”归元,死亡的代称。语出《左传》:“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脰,颈项。良家子,此处指一般的兵士。《史记·李将军列传》:“以良家子从军。”
⒅“楚人”二句:自注:《左传·定公五年》:“吴师居麇。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故旧祀,岂惮焚之?”诗中借用此典,是寄希望于明朝复国,可以让这些死准者重享祭祀。麇,春秋时国名。庶几,也许。歆,飨,是说祭祀时神灵先享其气。欲旧祀,谓死者的亡灵能重享祭祀。
⒆“勾践”二句:用勾践卧薪尝胆于会稽山中为报仇雪耻事,表现诗人恢复明朝的决心。致死,献出生命。
⒇存亡:已亡之国使之存,即复国之意。
【翻译】
秋山啊,连著一道道秋水;秋花啊,火红一片盛开不败。狂风猛烈吹著山冈,战死者尸骨的燐火飘来到市街,凶恶的天狗星直坠巫门,不祥的白虹连接著军垒。可惜一座座雄壮的县城,旦夕之间荆杞丛生,一片荒废;头颅复位的原是贤能的大夫,断了项颈的本是良家子弟。楚国人坚持焚毁麇城焦土作战,也许这样才能保持原有的祭祀;勾践栖居会稽山中卧薪尝胆,百姓们都能为国家献身殉难。叹息往事啊,思念古人,国家存亡的命运就始自今天。
【赏析】
这首诗与前篇所咏情致略同,但其表意的重心则有所转移。诗的前半部分,同样是描写战败,但没有采用前一首那徉直接表现的手段,而是以烈风,磷火、天狗、白虹,浓墨重彩,着力渲染出了战前浓重的酷烈氛围,然后以“一旦生荆杞”顿笔,托出了战后的惨景。显头露尾,身藏其中。这种跳跃跨越的手法使人们先是严峻紧张,然后突然转向了忽刺刺似大厦倾的心理反应。这种感受既令人悲憾,又能激发壮烈。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连续列出了君、臣、民、己,同仇敌忾,归元,断脰,焚麇,致死,这些元素完成了悲壮的乐章。
前一首主为悲愤,以层层阶进的笔墨行文,后一首主为壮烈,以同响共震的奏鸣谱曲,然而两首诗的结笔可谓殊途同归,都是作者形象的呈现。这一形象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相关阅读
1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齐天乐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 【查看全文】
2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出自唐朝诗人欧阳炯的作品《南乡子路入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查看全文】
3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隋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 【查看全文】
4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查看全文】
5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出自清朝诗人全唐诗的古诗作品《送兄》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注释】 ⑴武后:即武则天。 ⑵ 【查看全文】
6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贺新郎寄丰真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