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黯销魂”出自宋朝诗人谢翶的作品《过杭州故宫·禾黍何人为守阍》,其古诗全文如下: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黯销魂。
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注释】
⑴杭州故宫:南宋灭亡后,都城杭州宫殿弃用,因称故宫。
⑵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诗经·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守阍:看守宫门。阍,宫门。
⑶黯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⑷朝元阁:唐宫中阁名,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玄宗朝,改名降圣阁。此代指宋宫建筑。宋程大昌《雍录》卷四:“朝元阁。”自注:“天宝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即改名降圣阁。”
⑸前头:当年,以前。《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不信和尚,真怕又要犯了前头的旧病呢。”此句化用朱庆余《宫中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句。
【翻译】
遍地长满了禾黍,这故宫还有谁在为官家守门?在台殿旧址边,我看到落花飘洒,令我黯然销魂。那朝元阁下归来的燕子,再也见不到当年檐下学舌的鹦鹉,更别说后妃宫人。
【赏析】
第一首诗首句就以“禾黍”二字概括故宫的荒凉衰败。诗暗用《诗经·王风·黍离》写东周大夫看到西周镐京故宫长满禾黍而不胜悲悼的典故,伤悼南宋故宫蹈前人覆辙,寄咏国亡家破的沉重心情。由故宫长满禾黍荒草,诗人接着感叹,如今再也没有人在这里看守宫门了。诗用问句,加深荒凉的气氛,也进一步说明国亡已久,表示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次句换一个角度写故宫的荒凉,说自己徘徊在台殿故址,只见到落花飘坠。落花在这里是实景,也作为宋政权及这故宫的象征物。面对这样的凄惨场景,诗人自然地抚今追昔,伤心流泪,因此以“黯销魂”这个十分沉痛的语词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三、四句将自己的情感移到燕子身上。宫殿里昔日筑巢的燕子回来了,可见不到昔日的繁华景象,阁前学舌的鹦鹉也不见了。这两句下得很巧妙,包含深广。燕子回来,借鉴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加以变化,说燕子依旧飞来,但旧日筑巢之地已不是旧时模样,宫殿荒芜,人事已非,说明国家已亡。“不见前头鹦鹉言”句,以没有了鹦鹉,表示昔日宫中妃嫔如云的情况,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这两句意思仍然是叹故宫荒凉,但换了角度,加深了意境。
此外,唐崔橹《华清宫》诗云:“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蜀云飞。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写朝元阁前的燕子归来,而宫中人已不见,这一构思,也许被谢翱所借用。作者在这里正是把自己比作燕子,亡国后见到一切都已改观,无家可居。
这首诗从多方面进行渲染,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作者的全部情感都渗入了所见的景物之中,所以显得特别哀婉感人。这一格调,也是谢翱诗的基本格调。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昏镜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 【查看全文】
2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其古诗全文如下: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 【查看全文】
3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春怀故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注释】 九扈 :根据《左传 【查看全文】
4 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秋霁江水苍苍》,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 【查看全文】
5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放鹧鸪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罦。 羽毛摧折触笼籞 【查看全文】
6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齐天乐正宫秋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