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西山·绝顶遥知有隐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注释】
⑴绝顶:山的最高处。
⑵隐君:避世逃名,隐居山林的高人。
⑶芝:灵芝,古人认为是仙草,服用可以长生。
⑷术:白术,一种多功能草药。
⑸麈:一种麋鹿类动物,其尾可做拂尘。一作“麝”。
⑹多应:揣测词,应该。
【翻译】
我遥望着远方高山的峰顶,心想那儿一定住有避世逃名的高隐。他服食芝草,种植白术,名心早尽,日常以麋鹿为群。这时候他多半正在烹煮午茶,把炉火烧旺,那炉烟,山下看去,是缕缕白云。
【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观中,出仕与归隐一直是一对矛盾,一般的人总喜欢标榜隐士,以为清高,所以称赞隐士的诗特别多。刘克庄这首诗也是写隐士的,对隐士们高蹈绝尘的生活充满着赞许与向往。
诗写隐士的生活,但不是实写,而是通过猜测之词,发挥自己的想像,所以与一般写隐士的作品不同,表现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羡慕崇敬的心情。诗第一句把眼光投向西山绝顶,由眼前的耸峙高秀的青山,推测山中一定住着隐士,遁世不求为人知,所以诗以“遥知”领句,在猜测中带有肯定的成分。隐士住在山顶,是如何生活,第二句把想象继续推进,以历来描写隐居修行者的生活状况来予以坐实,说隐士平时服食芝草、培养白术,修炼真气;他足迹不入城市,也没人往来,山野情性,与麋鹿为友。这样一写,把隐士的生活写得很实在,仿佛目见,隐士的高风亮节,仙骨道气,也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是诗人望着西山时的种种推测,三、四句变换角度,再次对前面的推测予以肯定。他见到山峰上浮起朵朵白云,于是揣测,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白云,而是隐士在烧煮午茶,炊烟袅袅,在山下看来,就成了白云,萦绕飘浮在山头。这两句想象十分新颖,写高山隐士如画,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由此表达了出来。
诗以“西山”为题,是因为写的是诗人望着西山时产生的遐想。也许那山峰上什么人也没有,只是岩石荒草,白云往来,但诗人似乎表现得很有信心,肯定隐士的存在,这就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企羡。刘克庄对南宋政权的腐败极为不满,不断发表言论进行批判,被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这首诗写隐士餐芝种术、与麋鹿为群的隔绝尘寰的生活,正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社会状况无力改变后产生退避的反映,也是他失望的另一种追求。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刘克庄这首诗,语句浅淡,直诉所见所思,而涵义无穷,正达到了沈德潜所说的标准。
这首诗写隐士生活,正是他无力改变现实所产生的退避观的反映,是失望后的另一种追求,所以写得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相关阅读
1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春雪》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查看全文】
2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查看全文】
3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雨潇潇十日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 【查看全文】
4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查看全文】
5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出自诗经中的作品《樛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查看全文】
6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出自西汉诗人张衡的作品《四愁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查看全文】